第五十三章 殿试 一_人生得意须尽欢——云笙传
优书网 > 人生得意须尽欢——云笙传 > 第五十三章 殿试 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五十三章 殿试 一

  熙盛四年十月初十,连我在内的二十位朗山之会的男性获胜者,齐聚崇政殿参与最后阶段的金殿廷对。

  所谓金殿廷对,是指由皇帝直接主持殿试,亲自面试人才,以表示取士用人的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,恩荣出自帝王。但一般而言,殿试只是一种形式,表示朝廷对人才的重视,其结果并不会导致考生的去留,但会影响考生的名次,并由此决定考生仕进的第一步将任职于哪一部门,和被授予何种官职。

  殿试的内容有两项,一项是诗赋,考生必须火急成诗,宫女倚机,俟中官催索诗句,立即织成锦绣进呈皇帝;另一项是大义,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,考生回答,内容主要是策问。策问大多是考问当时的政治、经济和治国安邦、巩固政权之策。

  楚昭身穿暗金丝线钩绣十二章纹玄色朝服,端坐于龙椅之上,气度雍容高华、仪态不怒自威,英朗俊美的脸上带着温和愉悦的笑意。他亲策于廷,逐一对我们进行面试。

  文试类获胜者的次序在先,首批接受楚昭的检验。小周同学不负众望,先以一篇《秋色赋》力压群芳。开篇以议论起笔,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”,立意新颖,意境开阔,给人以昂扬之感。正文以峭拔峻洁、清邃奇丽的文字,自然疏淡、流畅婉转的风格,生动地描摹、热情地讴歌秋色之美。并以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结尾,“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”,显露了勃勃生机,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精神。

  策问之时,周瑜立于金殿之上侃侃而谈,针对楚国现时的积弊,慷慨陈词。他指出楚国当前的形势是“有治平之名而无治平之实,宜补偏救弊,宣故纳新,不可因循苟且”,同时提出“国家以民为命脉”的论点,要朝廷实行“楫上益下”的政策,认为楚昭应该“以仁治天下”。他的论述观点鲜明,论证严谨,逻辑周密,词锋犀利,气势逼人,使得楚昭大为欣赏,御笔朱批为第一名。

  接下来面对楚昭考验的,是武试类的获胜者。向来不太擅长作诗的邓焕,此时竟也才思泉涌,运笔如飞。诗作《骏马篇》文风平易质朴,塑造了一位武艺精绝、忠心报国的少年英雄形象。在颂扬“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”的爱国精神的同时,也寄托了邓焕“志欲自效于明时,立功于圣世”,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。

  在回答楚昭的提问时,邓焕雄辩滔滔,议论风生。他针对楚国苟安的现状,提出战守策略,非常切中时弊。主张国家在承平时也应懔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,让民众接受军事训练,学习战阵的攻防技能。他的论析有的放矢,见解卓越,且陈言剀切,析理透辟,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。他的语言自然淳朴,不甚讲究文采,却条理分明,练达晓畅,给人简洁明快,刚劲雄健之感,深得楚昭的喜爱,想必也会有个好的名次。

  等轮到我时,已经是最后一人。随中官行至金殿之上,恭敬拜谒君王。被叫起平身后,便垂首侍立,静待楚昭出题。却听楚昭态度和蔼可亲,温和地对我道,“洛卿于诗词歌赋之上的才情,朕早已知晓,此次就不再设题目对卿加以约束限制,少了桎梏,想必卿更可一展所长。”

  没想到楚昭竟意外地好说话,我施礼谢过,行至一旁案几前坐下,略一思忖,提笔而就。随即将写好的诗文交于侍立于身侧的中官,片刻功夫便已制成锦绣被进呈给楚昭。楚昭垂眸阅览之时,我暗中仔细观察他的反映,却见他只微微皱了下眉,便又立时恢复平静和悦,时间之短暂,动作之轻微令人几不可察。

  看过之后,楚昭不动声色地将我的诗作交予侍立于身旁静静等候的中官,那中官朗声诵读道,

  “《出塞》

  挽弓当挽强,用箭当用长;

  射人先射马,擒贼先擒王。

  杀人亦有限,列国自有疆。

  苟能制侵陵,岂在多杀伤?”

  杜甫的这首《前出塞》写的是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,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。诗中指出,拥设强兵只为保卫边疆,赴边作战不为任意杀伐。不论是为制敌而“射马”,还是为取胜而“擒王”,都应以制止外来侵略为限度,不能乱动干戈,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,去侵犯异邦。

  看到这首诗,楚昭心里会有些不痛快也是难免的。我所选择的这篇《前出塞》,对于他即将要实施的计划分明是个莫大的讽刺。

  只见楚昭赞许地微笑,声音十分激赏,“‘挽弓当挽强,用箭当用长;射人先射马,擒贼先擒王’。这四句似谣似谚,妙语连珠,开人胸臆。没想到洛卿对于如何练兵用武,怎样克敌制胜竟也深得要领。”

  接着他语气忽然一转,重又变回平静淡然,沉声道,“至于后面的四句议论,却似掠转得稍嫌突兀,不免显得有些矛盾。”他脸上的神色虽依然和悦,却殊无笑意。

  此时若换个人,多半会诚惶诚恐地诺诺称是,此事便就此揭过了。但我却不能让楚昭如此轻描淡写地掩饰过去,于是立即谦恭施礼,郑重禀告道,“请陛下明鉴……”接着,开始背诵墨子的《非攻》,当然,其中的内容是经过我慎重挑选和仔细修改的。

  墨子的《非攻》是一篇体现墨家思想反对掠夺性战争的文章,论辩富于逻辑性,结构谨严,推理明晰,言辞恳切动人,很有说服力。

  我首先主要引用《非攻上》篇的内容,通过层层比喻和推论,抨击了攻掠他国的不义战争。从偷盗行为说起,逐层推进,论证了损人越甚越不义、罪也越大的道理,从而说明侵略他国的掠夺性战争是最大的不义行为,必须坚决予以反对。

  接着使用《非攻中》篇里的八个“不可胜数”,揭露了战争直接杀人和间接杀人的残酷性。指出战争除“丧师多不可胜数,丧师尽不可胜计”之外,老百姓因战争贻误农时,“居处之不安,食饭之不时,饥饱之不节”,因为冻馁、疾病等原因而死亡者,就更“不可胜数”了。

  最后用《非攻下》篇中的文字描绘了一幅惨景:“入其国家边境,芟刈其禾稼,斩其树木,堕其城郭,以湮其沟池,劲杀其万民,覆其老弱,迁其重器,卒进而柱乎斗……”大声疾呼罪恶的战争是万恶之源,会导致神位剥振,社稷倾覆,百姓离散,不利于上天,不利于国家,不利于百姓。

  我话音刚落,却见楚昭面沉似水,冷冷道,“洛卿作此宏篇大论,意在何为?莫不是要劝朕偏安于一隅,但求苟安,不求复地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ysw8.cc。优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ysw8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